空間經營是園林景觀設計的第一要務,空間就無所謂景觀,而園林的空間割分則是園林建筑景觀設計的方法和技巧的重點。
一、園林空間的形狀
1.規則式:
規則式,包括方形,矩形,橢圓形,多邊形,曲形,特俗情況下有筒形(如林蔭道等),適用于較小空間和過渡空間。
2.自然式:
自然式,擬合自然情景,因此式樣形態最為豐富,也最為巧妙,常采用于大型空間。
3.規則式與自然式混合式:
規則式與自然式混合式,在大的自然空間里局部采用規則式,或大的規則空間中局部采用自然式。
二、園林的空間類型
1.圍合空間:
“圍合空間”是由實體圍合而形成的具有封閉性和內向性的空間。如蘇州傳統建筑中單體建筑的內向空間主要是通過院墻來營造的,而院落則是通過院墻和單位建筑、連廊等的圍合而成。
2.融通空間:
“融通空間”是指空間彼此既相對獨立又相互滲透的空間。江南古典園林在空間布局的引導下,建筑、院落、宅院的墻體相互圍合穿插,形成了線性的墻垣空間及不規則的墻垣空間。墻垣空間中墻體的分隔功能明確,通過墻體引導游線、阻隔空間,墻體亦成為園林造景的背景。同時增強景的層次感和深遠感。
3.可變空間:
墻與空間圍而不死,隔而可通,界域兩分,富有變化,這些都是用墻塑造空間的創造。另外,在室內也存在一些 “活動墻”,如屏風、格扇、花罩、博古架或多寶格,以裝飾代墻,虛實互借。
三、園林的空間分割類型
虛隔起到緩和轉入的效果;實隔起到急轉直入的效果。
1.虛隔:
虛隔主要選用視線可穿透的物質,比如漏窗,綠籬等,使彼此之間的連接顯得模糊,進而激發游人的興趣。
2.實隔:
實隔一般選建筑,墻體,假山或者石頭等,以實現對于空間的分割。
四、園林的空間分割材料
園林空間的營造離不開造園的六大要素,即建筑,植物,地形,水體,園路,山石,要素及要素的組合構成了園林的空間分割材料。如草坪、地被植物多為大空間采用形式;花壇是中型空間和小型空間采用形式;道路是中小型空間采用形式等。
1.建筑:
從視覺藝術上說界面尺寸要在2m以上,才能形成空間感。園林的封閉型空間中,墻除了作為一種分割空間的建筑外,要在其上開窗和門,使室內外空間相互滲透,特別是把室外空間景物引入室內,這表現在漏窗和各種形式的木格柵以及可以敞開的門的設置上。
例如漏窗用于園林,不僅可以使墻面上產生虛實的變化,而且由于它隔了一層窗花,可使兩側相鄰空間似隔非隔,景物若隱若現,富于層次,并具有“避外隱內”的意味。
2.植物:
室外空間是由地平面、垂直面以及頂平面單獨或共同組合成的實際存在或暗示性的范圍圍合。
如草坪和地被之間交界雖然沒有植物實體對視線的屏障作用,但卻有空間范圍的暗示作用。
樹干以暗示的方式形成空間分割,其空間封閉程度隨樹干的大小疏密及種植形式不同而不同,樹干越多,圍合感越強。
3.水體:
水是構成園林的幾大要素之一,也是最活躍的一種。為避免單調,不使游客產生平淡的感覺,常用水體分隔成不同情趣的觀賞空間,拉長觀賞路線,豐富觀賞層次和內容。
一個景區內眾多景點以水面、水系相連接,游人順著水的方向欣賞美麗的景色,產生整體感,使散落的景點統一起來。
4.地形:
地形可以利用許多不同的方式分割和限制園林空間。
地形是構成園林的骨架,主要包括平地、凸地、山脊、盆地和山谷(凹地),按大小可以分為大地形、小地形和微地形,園林中常見的地形塑造類型,也可以說是地形高差處理類型,主要有五大類,即土丘式、溝壑式、平面式、斜坡式和臺地式。
一個空間底面范圍越大,空間也就越大;斜坡越陡峭空間輪廓越顯著;影響空間感的因素是地平天際線。
5.園路及山石:
在游客觀賞的路中或觀賞的景點上設置假山、觀賞石、花木等,擋住了游客觀賞的空間或景觀,把古典園林中大的空間或者美麗的景觀“藏”起來。所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先抑后揚之后,令游客豁然開朗。
一般空間結構會經歷起始階段,引導階段,高潮階段和尾聲階段,四個階段應該各有側重,以彰顯出內容的充實性,多數以豹頭,熊腰和鳳尾的形象說法,來進行空間結構的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