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20年度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獲獎名單,并對目前我國綠色建筑發展情況,以及在實現 “30-60”雙碳目標過程中綠色建筑的作用等進行了介紹。
4月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20年度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獲獎名單,并對目前我國綠色建筑發展情況,以及在實現 “30-60”雙碳目標過程中綠色建筑的作用等進行了介紹。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司長田國民介紹,2020年度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獲獎項目共61項,其中一等獎16項、二等獎20項、三等獎25項。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及停車樓、上海中心大廈、卓越后海金融中心等均在其列。
2022年綠色建筑面積占比將達70%
發布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一級巡視員倪江波指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綠色建筑發展起步晚,發展快,到2019年,全國累計建設綠色建筑面積超過50億平方米,在2019年當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占比65%.倪江波透露,到2022年,中國要實現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70%.
倪江波指出,要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在中央層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等6部門共同印發《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方案》,推動新建建筑全面實施綠色設計,提升建筑能效水效水平,提高住宅健康性能,推廣裝配化建造方式,推動綠色建材應用,加強技術研發推廣。
在地方層面,倪江波指出,26個?。▍^、市)已經發布地方綠色建筑創建實施方案,并對地方創建工作落實情況和取得的成效開展年度總結評估,及時推廣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
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江蘇、浙江、寧夏、河北、遼寧、內蒙、廣東等7?。▍^)頒布了地方綠色建筑條例,山東、江西、青海等地頒布了綠色建筑政府規章,為綠色建筑工作提供法律支撐。
如何實現建筑領域碳達峰
建筑領域是我國節能減排的三大重要領域之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建筑節能處處長林嵐嵐指出,綠色建筑是建筑領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建筑領域要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綠色建筑是推動建筑領域如期實現碳達峰的主要措施。
林嵐嵐指出,與普通建筑相比,綠色建筑有四大優勢,即節能水平更高,資源消耗更少,生態環境更好,節水效果更明顯。在節能水平方面,林嵐嵐說,經統計,綠色建筑約有30項指標與碳達峰、碳中和相關。通過優化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提升暖通空調、照明與電氣設備能效水平,充分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等,能夠有效減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建筑碳排放。
林嵐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在常規情況下,建筑領域碳達峰要到2035-2040年才能實現,提前實現建筑碳達峰面臨很多困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家庭小家電增多,夏熱冬冷地區取暖需求更強,疊加仍在擴大的建筑量等,能源消耗進一步增加,對建筑領域碳達峰提出更高要求。要如期實現建筑領域碳達峰需要很多措施,而綠色建筑正是其中之一。
林嵐嵐說,發展綠色建筑,是轉變城鄉建設粗放發展方式,破解能源資源瓶頸約束,推動建筑領域碳減排的重要手段,對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有十分重要的意義。